0571-85229858

化工之bb电子官方网站魂 倾“芯”奉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上海立得公司党总支开展“岗位下沉体验”活动,从生产精细化入手,抓产品质量提升。孙 磊 摄

  今年1~9月,海外市场收入从3年前同期的3.22亿元增至14.35亿元,增幅345.6%;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再传佳讯:催化剂公司打造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实施方案被评为最高评级“A+”。这标志着该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吹响了嘹亮冲锋号,也意味着连续3年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评为“科改行动”标杆后的又一次整装再出发。

  今年以来,该公司全面落实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部署,创新作“桨”,市场把“舵”,品牌为“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整体呈现安全稳定、生产稳定、市场稳定、队伍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1~9月,销量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4.31%。

  有人说,催化剂是炼化行业的“芯片”,是化工之魂,也有人说它“点石成金”,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确实如此,1913年,铁基催化剂的问世实现了氨的合成,从此化肥工业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末,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推动了合成材料工业大发展。

  催化剂公司主动在集团公司“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中找定位明方向,炼化行业发展到哪里,技术和产品服务就支撑到哪里,全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石油化工“芯片”。

  催化剂公司的发展过程是关键核心技术逐渐被攻克的过程,也是国外催化剂不断被替代的过程。催化剂公司管理人员心中有“一本账”——我国“催化剂进口替代清单”,他们陆续攻克高时空产率银催化剂、甲醇制烯烃催化剂、浆态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球形聚乙烯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环氧丙烷催化剂、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和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等的研发生产难关,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包覆镍纳米材料成功完成首次吨级工业放大试验,对打破国外电催化用碳载体在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氢能源领域的垄断迈出关键一步。

  催化剂公司聚焦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下好新能源领域“先手棋”,开发出制氢、储氢、氢气纯化等关键环节催化剂及氢纯化吸附剂,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力协作,高标准完成电解水制氢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实现了电催化产品零的突破,已应用于新疆库车2万吨/年示范项目、燕山石化200标准立方米/小时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石家庄炼化氢气纯化装置等,即将用于全球最大绿氢项目——鄂尔多斯3万吨/年电解水制氢装置。

  结合油转化、油产化、油产特石油化工转型需求,当好新产业格局“先锋队”,催化剂公司及时跟进以环氧丙烷等为代表的催化氧化技术,以茂金属催化剂、弹性体为代表的聚烯烃技术,以己内酰胺新一代技术及以乙二醇为代表的化工催化剂技术,以煤焦油加工、水煤气变换、甲醇合成SMTO(甲醇制烯烃)及OCC(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等为代表的煤化工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力量开展催化剂制备装备和工程技术攻关,环氧丙烷成套技术成功推广4套,电解水阳极铱催化剂成功应用,氢燃料电池铂碳催化剂成功完成工业试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催化剂公司练好产业延链强链“硬功夫”,推进超高分子量支化聚烯烃特种橡胶、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催化剂和高端吸附剂的商业化,助推石化企业在努力扩大高端产品产量的同时,加快实现“基础+高端+差异化”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废剂处置项目建设,长岭钛硅分子筛生产环保及催化剂再生完善项目取得环评批复,茂名、淄博等地废剂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一家外国公司演绎的见“剂”行事的故事,让催化剂公司科研人员感触颇深。

  某催化剂刚进入我国时每吨售价近百万元,随着国产化进程加快,催化剂公司开始建设该催化剂装置时,外国公司产品售价降为70多万元/吨;当催化剂公司生产出产品还未上市时,外国公司产品售价降为50多万元/吨,目前已降为20多万元/吨。

  尝到甜头后,催化剂公司越来越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已建成由1个工程技术研究院、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工程技术试验中心组成的制备技术辐射式自主创新平台,以关键制备共性技术、单元制备技术为突破口,系统开展了50余项制备工程技术研究课题,形成了银催化剂规整化成型、饱和浸渍、连续化焙烧活化,碳二催化剂浸渍bb电子官方网站1、干燥、焙烧一体化等一批前景光明的科研成果。

  催化剂公司还聘请15名院士和20多位知名专家,做实战略主动“主心骨”。他们定期召开专业咨询座谈会,对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把脉问诊,为有效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谋篇布局,为支撑“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出谋划策。

  打通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多层次、广领域产学研用科技合作体系初具规模。催化剂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共建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部级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氯乙烯合成无汞催化剂、废盐酸氧化制氯气催化剂等10余项领先技术加快研发。

  将善创新的人才引进来,做活创新主责“源动力”。催化剂公司制定“引才新政15条”激励措施,先后引进1名院士候选人作为公司首席科学家,1名行业内技术骨干作为公司高级专家,17名博士后、博士充实研究力量。科研人员工资单列,实行“基薪+岗位津贴+创效激励”分配制度,2名创新团队负责人各获得60万元突出贡献奖,极大激发了创新创效热情。

  展开催化剂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画卷,科技赋能演绎的壮美篇章跃然纸上。催化剂公司参与完成的成果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7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767件、获得授权427件。

  系统外催化剂市场是个近乎肉搏的完全竞争市场。催化剂公司立足国际国内双循环,持续推进系统内部、系统外部、海外三个市场一体化优化,特别是深耕“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国内炼化市场占有率53%左右,其中催化裂化催化剂占有率66%左右,海外市场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新开发6个空白市场。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供给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不利因素,催化剂公司积极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海外市场逆市上扬,丙烷脱氢等催化剂产品首次跨出国门,FCC(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缓和加氢裂化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碳二/碳三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等继续扩量增收。前9个月境外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38%和132%。

  把握市场大势,在潮起潮落中拓市。无论是在瀚海千里的波斯湾畔,还是在风光旖旎的马来半岛;无论是在风景如画的欧洲沃野,还是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未来的增量在海外、希望在海外,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催化剂公司上下达成共识,脚步铿锵。经过十几年的开疆拓土,催化剂产品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主要炼化市场,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炼化装置上闪耀着中国石化催化剂的身姿,成为集团公司拓展海外事业一张光彩夺目的名片。

  巩固战略合作,在互利共赢中拓市。与国资央企炼化企业和民营炼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推动炼化行业转型升级作出“芯”贡献。服从服务于国资央企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全面梳理进口催化剂换剂需求,借助央企间产品互供,推动战略框架协议签订,协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不断巩固与大连恒力、浙江石化、盛虹石化等民营炼化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民营企业大炼化开工剂国产化历史性突破。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催化剂完成对工艺捆绑进口催化剂首次国产化替代,沸腾床和浆态床加氢催化剂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长周期应用,连续重整、丙烷脱氢等催化剂突破国外竞争对手封锁,获得多个应用订单,通过持续推进国产化攻关,保障了国家产业链供应安全。

  创新营销模式,在比较优势中拓市。深化“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整合一体化资源,做实“专家工作室”,实施FCC、加氢、芳烃、烯烃等短流程和长流程技术服务协作模式,开展一体化、全流程、方案式联合技术攻关、装置会诊和技术优化,打造整体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实“一站式”开车服务,提供催化剂预硫化、装填、开工、再生、活化、卸载、废剂回收和分析评价等一条龙服务方案和一揽子组合产品方案,为用剂提供系统性建议,实现对催化剂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技术服务“清单式”管理,建立规范统一的技术服务对内统筹和对外合作机制,打破技术来源和产品来源界限,深化产销研用协同机制,同时,完善催化剂应用数据库建设,创建指标模型库、示范装置库和示范经验库,为精准营销提供技术保障。